我的“站友”我的站文/任奕純 中化石油山東有限公司 管理培訓(xùn)生 |
曾經(jīng)那個兩耳不聞窗外事、慣坐圖書館清靜一隅的學(xué)生,翻閱過皇皇巨典,卻讀不懂勞動者的滄桑臉龐?,F(xiàn)在的我,總算明白了些許生活的艱辛 若干年后,回想起往日在油站工作的時光,你會憶起什么? 我想,我的印象類似于一系列蒙太奇鏡頭:清早值班時,見到山影中透出的第一縷天光;從便利店的玻璃墻望去時,車輛川流不息的黑龍江中路;開業(yè)大促時,人聲鼎沸、車水馬龍卻井然有序的熱鬧場景;廚房常有的清湯掛面加鹵蛋,和偶爾出現(xiàn)的小雞燉蘑菇;夜班人員深度清潔完畢后,干凈整齊的各個區(qū)塊空間;裝潢簇新的油站,醒目亮眼的藍燒瓶LOGO,設(shè)計新穎、做工精細的碧藍工服…… 更多的則是人:深黛蒼穹下,二人一組檢查油機、煢煢夜巡的背影;灼灼烈日下,手提油槍穿梭于車隊中汗流浹背的身影;凜冽寒風(fēng)中,麻利地“爬梯”至罐車頂部查驗油品是否卸凈的矯健側(cè)影;傾聽顧客訴求時,因?qū)W⒍Ⅴ镜拿碱^;遇到喜歡貨比三家的顧客,詳細介紹中化石油油品質(zhì)量時真誠的目光;忙碌過后,圍坐于飯桌旁,促膝長談、言笑晏晏的面容…… 鏡頭中的主角正是我的同事們,是我的“站友”。有這一群風(fēng)趣幽默、開朗樂觀、熱心團結(jié)的站友相伴,我的油站生活苦并快樂著、累并充實著。 而這部刻于腦海中的映畫,又怎能少得了老顧客的友情客串?由其參演的每一場戲,都講述著他們與黑龍江路加油站之間的獨特故事。隨手拈來兩幕場景:面包車司機劉師傅,是我站的老朋友。他每次風(fēng)塵仆仆地來到油站,一開口,就會用濃濃的魯西口音問道:“那個高個兒帥小伙兒呢?”問罷,總是咧嘴一笑:“哎呀,你們站上的小伙兒人真好,可熱心啦!”這位司機師傅夸贊的人,正是我站的管培生朱凌曉。凌曉待人親和、很有耐心,總能設(shè)身處地替顧客著想。劉師傅不會使用微信掃碼辦理電子會員,凌曉就手把手幫他完成注冊流程;不會使用會員積分,凌曉就不厭其煩地向他解說具體用法。如此以禮以誠相待,使劉師傅變成了我站的忠實顧客。 其實,不單是凌曉,黑龍江路站鐘靈毓秀,站上巾幗須眉個個都是和煦小太陽,將“星級服務(wù)”演繹成賓至如歸的暖心體驗:國慶前夕的周五晚七時,前來加油的車輛絡(luò)繹不絕,進店支付的顧客熙熙攘攘。正當(dāng)我招呼顧客排隊結(jié)賬以減少整體等候時間時,收銀臺前出現(xiàn)了一張西方面孔。他說了一句蹩腳的“你好”之后,便開始用英文解釋說:他的電動自行車騎到半路沒電了,特來詢問可否幫他把電瓶充電,且補充道他愿意付這筆電費。當(dāng)班主管任心月、杜瀟瑀二人聽聞后,熱心地為這位先生提供幫助,指引其到安全區(qū)域停車充電,并對他說:“It’s for free(我們免費為您充電)”。這位先生對兩位暖男連連道謝、頻頻點贊。把客人送走后,心月說道:“中國人的待客之道就是這么熱情真誠。咱呀,不收他的錢。”大家聞之,皆開懷大笑。 誠然,我的記憶中不僅有影像、有聲音,更有味道、有感觸、有體悟。 說到味道,2017年在站上提前過中秋的那頓餃子可真難忘:十幾個人包得熱鬧、吃得也熱鬧。此外,每當(dāng)澤宇和楊琨買菜回來,站友們紛紛躍躍欲試,烹制出一道道令人拍案叫絕的菜肴:兆璽煮的五香花生、宮燕姐攤的蔥油蛋餅、韓曉濱打的番茄蛋花湯、覃融江炸的南瓜餅、杜瀟瑀炒的油條青椒、任心月燴的土豆肉丁臊子面、李方健熬的拔絲地瓜、龐嗣同燒的洋蔥爆肉、田韶旭鹵的茶葉蛋……簡言之,這些料理即是“舌尖上的黑龍江路站”。 感觸最深的卻是兩件事:一是八月十二日,正值開業(yè)前緊鑼密鼓的籌備期,清晨四點多,我被“哐哐哐”的響聲吵醒。出宿舍一看,原來是當(dāng)時駐站的四位管培生同事正在卸整箱的玻璃水。他們一邊卸貨,一邊把箱子碼得整整齊齊。沉重的貨箱磨破了手臂,如雨的汗水浸透了衣衫,他們相互鼓勁,堅持將四百箱玻璃水全部卸完。這般精神勉勵著我:要把嫌臟、憚煩、怕累的玻璃心,換成挽起袖子實干的行動力;二是霜降那天傍晚,紫金落霞的映照下,車水馬龍的前庭顯得格外溫馨,站友們洪亮熱忱的招呼顧客聲清晰入耳……此時的他們,周身洋溢著溫暖平實的光芒。我看著這日漸諳熟的情景,一瞬間恍如隔世:曾經(jīng)那個兩耳不聞窗外事、慣坐圖書館清靜一隅的學(xué)生,翻閱過皇皇巨典,卻讀不懂勞動者的滄桑臉龐;輕而易舉地享用著物質(zhì)供給,卻鮮少念及這一條條供應(yīng)鏈上勞作者的胼手胝足?,F(xiàn)在的我,總算明白了些許生活的艱辛。 這就是我的“站友”我的站。如果說油站是一塊精耕良培的土壤,那么我們這班管培生新兵,就如同一株株幼苗,在這片土壤上汲取營養(yǎng)、茁壯成長。 |